close

標題:

長江!求救!急!(15x2=30 marks)

發問:

想知長江的位置和資料(英文!) 真是多謝!唔該!唔該! 更新: 我要英文!!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The Yangtze River or Chang Jiang (Simplified Chinese: 长江; Traditional Chinese: 長江; pinyin: Cháng Jiāng) listen (help·info)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Asia and the third longest in the world after the Nile in Africa and the Amazon in South America. The river is about 6,211 km long and flows from its source in Qinghai Province in western China, eastwards into the East China Sea. I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a dividing point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although geographers consider the Qinling-Huai River line to be the official line of geographical division. The Yangtze river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southern China. Human activity was found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as far back as 2 million years ago, initiating debate over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people.[3]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a and Shu we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river, covering modern Sichuan, Chongqing, and western Hubei; Chu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river, corresponding to Hubei, Hunan, Jiangxi, and southern Anhui. Wu and Yue we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river, now Jiangsu, Zhejiang, and Shanghai. Although the Yellow River region was richer and more developed at that time, the milder climate and more peaceful environment made the Yangtze river area more suitable for agriculture. From the Han Dynasty, th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beca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hina's economy. The establishment of irrigation systems (the most famous one is Dujiangyan, northwest of Chengdu, built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ade agriculture very stable and productive. Early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region called "Jiangnan" (includes the southern part of Jiangsu, the northern part of Zhejiang, and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Anhui) provided 1/3-1/2 of the nation's revenues. Historically, the mighty Yangtze river became the political boundary betwee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several times (see History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crossing the river. A lot of battles took place along the river, the most famous being the Battle of Red Cliffs in 208 AD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Politically, Nanjing was the capital of China several times, although most of the time its territory only covered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China, such as the Wu kingdom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nd smaller countrie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d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s. Only the Ming occupied most parts of China from their capital at Nanjing, though it later moved capital to Beijing. The ROC capital was located in Nanjing in the periods 1911-1912, 1927-1937, 1945-1949.

其他解答:

http://www.cityu.edu.hk/lib/collect/prdyrd/index.htm 呢個網頁有好多資料(英文既).|||||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長江流域幅員遼闊,江湖衆多,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悠久,既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總體經濟實力最爲雄厚的地區。 龐大的水系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喇山脈主峰、海拔62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0 個省、市、自治區,在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 長江有數以千計的支流,它們大致呈南、北輻射狀,延伸到甘肅、陝西、貴州、河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8個省、自治區。幹支流構成龐大水系,流域面積爲18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5強;此外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彙入長江。 注:1、岷江除河長外含大渡河 2、長江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者437條,超過3000平方公里者170條,超過10000平方公里者49條。 長江年入海水量近1萬億立方米,占全國河流徑流量26380億立方米的37%,爲我國第二大河黃河的20倍;上表所列各大支流的水量大都超過黃河。 根據河流的水文、地理特徵,長江從江源至湖北宜昌稱爲上游,長4512公里;宜昌至江西湖口稱爲中游,長938公里;湖口至長江口稱爲下游,長850公里。 長江上游穿過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和川鄂山地,先後接納了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諸水,形成爲河床坡降較大而水流湍急的峽谷型河段;中游流經兩湖平原,兩岸地勢低窪,湖泊密布,又有洞庭湖、漢江、鄱陽湖三大水系注入,則變爲河道寬闊、水流較緩而水量浩瀚的平原型河段;下游通過皖蘇平原,河道益寬,但無大支流入彙,且受海潮頂托,稱爲平原感潮型河段。 這不同的河谷,如網的支流,多樣的地形,便構成了長江流域多姿多采的地貌。 富饒的資源 長江流域面積遼闊,天然條件優越、多樣,故我國南北物産各種資源盡有,且多占全國之大宗。 水資源──近1萬億立方米,居全國七大江河之冠。人均水資源2850立方米,每畝耕地佔有水資源2700立方米,均高於全國水平。 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68億千瓦;可開發量1.97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萬億度,占全國的53.4%,主要分佈於上游的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烏江、長江三峽段,以及中游的清江、沅江、漢江、贛江上。若與世界各國比,僅略少於巴西(1.2萬億千瓦.時)。 水運資源──總通航程7萬公里,占全國70%以上。長江幹支流航道與京杭運河共同組成我國最大的內河水運網。其中幹流通航里程2713公里,上起四川宜賓,下至長江口(雲南維西至宜賓825公里河段尚可分段通航)。支流航道700餘條,主要支航50餘條,以下游之太湖水系最爲發達。幹支流水運中心爲重慶、武漢、長沙、南昌、蕪湖和上海等6大港口。與世界各國比,長江水系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 農業資源──有耕地3.5億畝,占全國的25%;而糧食産量占全國的40%,水稻産量占全國的70%,棉花産量占全國的33%以上。耕地95%分佈在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其中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區、鄱陽湖區、巢湖區和太湖區,都是我國著名商品糧基地。 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林木蓄積量占全國的1/4。主要林區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僅次於東北林區;經濟林則居全國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樹、柑桔、竹林等最爲著稱。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群落、物種和數量在我國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流域內已建立了約100處多保護目標的自然保護區。古老珍稀的孑遺植物如水杉、銀杉、珙桐;碩果僅存的珍禽異─—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鍔、朱繯等馳名中外,多屬長江流域特有。 淡水魚資源──長江流域湖泊衆多,河川如網,魚類的品種、産量均居全國首位,可占全國産量的60%以上。現有水面約1.3億畝,接近全國淡水總面積的1/2,其中可供養殖的約5000萬畝。長江水系淡水魚已知274種,爲全國淡水魚種的39%,其中鯉科占半數以上,主要經濟魚類60多種。産區主要在中下游水域,目前漁業以淡水人工養殖爲主,天然捕撈量不高。 礦產資源──在全國已探明的130種礦產中,長江流域有110餘種,占全國的80%。各類礦產中儲量80%以上的有釩、鈦、汞、磷、螢石、芒硝、石棉等;占50%以上的有銅、鎢、銻、鉍、錳、高嶺土、天然氣等。全國11個大型錳礦、8大銅礦,長江流域分別佔有5處、3處;湖南、江西的鎢礦,湖南的銻礦,湖北的磷礦,均居全國之首。流域內煤礦儲量少,僅占全國的7.7%,主要集中於黔、川、滇三省,其中黔北六盤水煤礦居全國第三位。 旅遊資源──長江流域幅員廣大,歷史悠久,景觀紛呈,旅遊資源富甲全國。昆明、成都、重慶、南京、楊州、鎮江、蘇州、江陵、武漢、上海、杭州、南昌、長沙等歷史文化名城,以及風景名勝峨眉山、九寨溝、三峽、張家界、九華山、黃山、廬山、太湖等都是全國著名的遊覽勝地。 嚴重的水旱災害 長江自漢至清2000年間共約發生洪水災害200多次,平均10年一次,而且近代有日益加劇的趨勢。據歷史洪水調查,自1153年(南宋紹興二十三年)至今的840年間,宜昌發生過30余次大水,其中最大洪峰流量超過6萬立方米/秒的洪水年份是23次,超過7萬立方米/秒者19次,超過8萬立方米/秒的洪水年份有8次。例如:1153年、1227年、1560年、1788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905年、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等。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870年,這次洪水在宜昌的最大洪峰流量竟高達10.5萬立方米/秒!由於這些洪水往往來自川江,而出三峽後進入中游平原,首當其衝的荊江河段的洪水安全泄量只有6萬立方米/秒,兩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漢平原又特別低窪,故荊江兩岸堤防最易潰口成災。 長江幹支流每年5月入汛,7、8份進入主汛期,至10月起逐漸消退,轉入枯水期。各支流入汛時間有前有後,一般是中下游水系早於上游水系。致災水情大致有下述情況:一種是中下游水小,上游水大,在上游河谷兩岸造成水災;一種是上游水勢特大,除在當地成災外,還危害長江中游,尤其是荊江河段;一種是上游與中下游洪水遭遇並發,造成全江性災害。 一些支流如上游水系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中下游水系的清江、洞庭湖“四水”、漢江、鄱陽湖“五水”和太湖諸水的中下游河段或濱湖水網地區所出現的水災,屬於區域性水災,範圍終究有限。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人口密集的工農業區,在這一帶發生的水災,損失往往最爲嚴重。 水災如何防禦?到本世紀四十年代、即解放以前,還是水來土擋,全靠堤防。長江幹支流堤防共有33000公里,其中幹流堤防約3000公里。由於水災的主要成因是洪水量大、河道宣泄能力有限,所以儘管堤防不斷修築仍不免潰口。 以現在國家確保、長江最重要的荊江大堤爲例,它從1497年(明弘治十年)至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的352年裏,潰口24次;其中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潰口20多處。1931年長江發生流域性水災,荊江大堤及中下游其他堤防廣泛潰口,中下游平原受災田地5090萬畝,災民2288萬人,死亡14.2萬人,曾成爲舉世震驚的大災難! 1935年漢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的澧水下游同時發生水災,受災田地2264萬畝,災民1000萬人,死亡14萬人! 1954年長江中下游平原又發生特大水災,儘管採用工程分洪和扒口分洪措施,犧牲局部保全大局,保住了荊江大堤和武漢市,其他堤防仍多處潰口,受災田地多達4755萬畝,災民1888萬人,死亡3.5萬人。 長江流域的旱災也很嚴重,幾乎流域各地的丘陵區都有不同的旱災。近三百多年來的大旱年,如1646──1649年四川境內的連年大旱;1785年中下游各省的大旱;1924──1925年貴州省大旱,以及1934年中下游各省的大旱,都是赤地千里,一片荒蕪,餓殍盈野。災情都不亞於水災! 這些地區的抗旱措施,歷來靠鄉民自辦的塘堰溝渠,引水範圍甚小,而且只能應付一般旱情,官辦較大規模的灌區,如都江堰、漢中、南陽、太湖等地的古、近代灌區則爲數甚少,無補於大局。 西南諸河 西南諸河位於我國西南邊陲,是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一部分。在85.14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佈有七大水系:即藏西諸河、藏南諸河(含藏南內陸河)、雅魯藏布江、滇西諸河、怒江、瀾滄江、元江。以上水系除西藏南部零星分佈著一些面積大小不等的內陸河外,其餘河流分別自新疆、西藏、雲南、廣西流出國境。 下面將各大水系的河流按自西向東的順序簡介如下: 藏西諸河 藏西諸河流域面積57340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約20.1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 (一)奇普恰普河,發源于新疆西南角喀喇昆侖山,向西流出國境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後稱希歐克河,在克裏斯彙入印度河。流域面積4410平方公里,年降水量約300毫米。 (二)森格藏布(獅泉河),爲印度河的上游。發源於西藏西部的崗底斯山脈主峰崗仁波齊峰的北麓,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後稱印度河。流域面積27450平方公里,河長430公里。 (三)朗欽藏布(象泉河),與發源於印度贊斯卡爾山經西藏流出國境的如許藏布匯合後,稱薩特累季河,流域面積22760平方公里,河流長309公里。8758B59A7FA1EEA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kdqgav 的頭像
    dkdqgav

    dkdqgav的部落格

    dkdqg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