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太陽的能量來自那裏?

發問:

太陽的能量來自那裏?

最佳解答:

在太陽的中心,密度高達150,000 Kg/m3 (是地球上水的密度的150倍),熱核反應 (核聚變) 將 氫 變成氦,釋放出的能量使太陽保持穩定的狀態。 每秒鐘大約有 8.9 ×1037 質子,也就是426公噸氫原子核經由質-能轉換變成氦原子核,每秒鐘釋放出383 ×1024 焦耳 或相當於 9.15 ×1010 百萬噸的TNT 爆炸的能量。核聚變的速率在自我修正下保持平衡:溫度只要略微上升,核心就會膨脹,增加抵擋外圍重量的力量,這會造成核聚變的擾動而修正反應速率;溫度略微下降,核心就會收縮一些,使核聚變的速率提高,使溫度能回復。 由中心至0.2太陽半徑的距離是核心的範圍,是太陽內唯一能進行核聚變釋放出能量的場所。太陽其餘的部份則被這些能量加熱,並將能量向外傳送,途中要經過許多相連的層次,才能到達表面的光球層,然後進入太空之中 高能量的光子 (γ和X-射線)由核聚變從核心釋放出來後,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到達表面,緩慢的速度和不斷改變方向的路徑,還有反覆的吸收和再輻射,使到達外圍的光子能量都降低了。估計每個光子抵達表面的旅程平均需要花費5,000萬年的時間[1] ,最快的也要經歷17,000年[2] 。在穿過對流層到達旅程的終點,進入透明的表面光球層時,光子就以可見光的型態逃逸進入太空。每一個在核心的γ射線光子在進入太空前,都已經轉化成數百萬個可見光的光子。微中子也是在核心的核聚變時被釋放出來的,但是與光子不同的是他不會與其它的物質作用,因此幾乎是立刻就由太陽表面逃逸出來。多年來,測量來自太陽的微中子數量都低於理論的數值,因而產生了太陽微中子的迷思,直到我們對微中子有了更多的認識,才以微中子震盪解開了這個謎題。 在非常接近太陽中心的地區,溫度大約在15,000,000K,密度大約是150g/cc(大約十倍於金或鉛的密度)。當由中心向太陽表面移動時,溫度和密度同時都會降低。核心邊緣的溫度只有中心的一半,約為7,000,000K,同時密度也降至大約20g/cc(與黃金的密度近似)。由於核反應對溫度和密度非常敏感,核聚變在核心的邊緣幾乎完全停止。 2008-01-06 16:42:42 補充: 太陽的光球光球是人類實際能夠看到的太陽的圓面,它的界限比較分明,太陽的半徑就是按照這個界限確定的。太陽光球的有效溫度大約是5780K,是太陽大氣的最內一部分,密度大約是2×10-4 公斤立方公尺-3,粒子數密度為1023/m3,大約是地球大氣層在海平面附近密度的1%;其他的恆星的光球可以更熱或更冷。 2008-01-06 16:43:03 補充: 太陽光球的厚度只有500公里,由被稱為米粒組織的對流胞組成,每個由氣體組成的對流胞直徑大約1,000公里,熱的氣體由中心向上升,而變冷的氣體從它們之間狹窄的空隙下沉。每個米粒組織的生命期大約是8分鐘,造成一個連續煮沸的轉移模式。典型的米粒組織可以聚集成直徑達到30,000公里,生命期長達24小時的更大集團 - 超米粒組織。這些細節是在其他的恆星上觀察不到的。在光球之上,太陽還有幾層可以觀察到的大氣層:色球層位於光球和更熱且更稀薄的日冕之間,厚度可以達到10,000公里,通常要使用濾色片,像Hα濾鏡,才能觀察到。出現在光球表面上的其它現象還有太陽閃焰、太陽黑子和光斑。 2008-01-06 16:43:18 補充: 光球是恆星向外輻射出光線的區域。他從天體的表面向內延伸,直到氣體變得不透明的區域,相當於光深度(光的減弱距離以自然對數形式表示)2或3。換言之,光球是天體外層對普通的光線透明,不會阻擋光線的區域。因為恆星輻射的總能量相當於在該半徑處氣體輻射的總能量,所以光球的實際溫度對應於光深度的位置,相當於波長為500納米光子總量的2/3。由於恆星沒有固體的表面,光球通常指的是太陽或恆星可以被看見的視覺表面。這個字的英文源自古希臘的字根φω?¨- φωτο?/photos和σφαιρο?/sphairos ,意思就是光和球,事實上就是被觀察到表面發光的球體。

其他解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8758B59A7FA1EEA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kdqgav 的頭像
    dkdqgav

    dkdqgav的部落格

    dkdqg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